1、那就得首先对传统文化的精粹有个真实的认知,剔除被误解、变异、肢解的部分,还传统文化以真面目。以中医为例,汉唐以后,许多所谓的名医大家,将《内经》、《伤寒》、《金匮》等经典变异歪曲。加之所谓的现代科学的惑乱,使得中医这么多年苟延残喘。许多真谛还得“出口转内销”,才能被国人认可。
2、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能为当代人类社会服务的,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同一科学发展的中华传统哲学原理”。
3、将中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提升民众健康素养。鼓励人们运用中医养生方法调节身心,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气功,以及食疗、按摩等保健手段,让中医文化在实践中得以传承。发掘和保护民间中医技艺,守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4、其次,中医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这要是通过调理营养平衡来控制病情和调理身体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中医也是有自己的科学,并不是伪科学,中医主要是讲究望闻问切,在明确病情之后会调理中药,或者是通过针灸,按摩的方法来治疗,可以达到调理控制病情的目的。
5、中药学肯定是会涉及传统文化的,因为中药本来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下其他的文化。
6、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提升文化的凝聚力。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要拥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现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至今,中国援非医疗队已向非洲45个国家派遣了16000人次的医疗队员,为6亿非洲人民提供了无偿医疗援助。2008年,中国医疗队在40个国家和地区为120万患者实施救治,实施手术近10万例,成功抢救了约3万危重病人。
据介绍,中国政府与加纳、坦桑尼亚、科摩罗、马拉维、埃塞俄比亚等国签订了传统中医药协议,为非洲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至今已累计向非洲派出中医医生2000余人次。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于9月开幕之际,“中非传统医药合作专题论坛”8月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南非等14个非洲国家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以及中国部分省市中医药代表120余人,就非洲国家传统医药发展、中非传统医药合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江永生,一位出生在中医世家的中国医生,远赴非洲莫桑比克,以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莫友谊的桥梁。自1991年起,他在莫工作长达12年,救治了超过5万名患者,为中国针灸在莫桑比克树立了独特的地位。他的卓越贡献得到了中国驻莫使馆的高度评价,被授予“援外医疗队优秀队员”称号。
【摘 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论述了中医药在非洲主要国家传播的历史、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关键词】中医文化;非洲;传播策略 1 中医在非洲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一,中医在非洲的传播历史悠久。
中国援非医疗队是一个国际性的医疗援助项目,旨在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该队伍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综合队和专业组,涉及西医和中医,主要以临床科室为核心,同时包括卫生检疫、药品检验、预防保健、设备维修等多个方面。医疗队员从年龄3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中挑选,具备相当临床经验。
1、.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建立以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为主要依据、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医疗服务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重点考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第八条 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第九条 国家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第十条 对在中医药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3、中国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政策和规划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2003年颁布,强调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保护、扶持和发展,提倡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现代化。